来源:世界风情画(ID:finkeeper)广东配资公司
作者:保镖哥
著有 《金字》、《盘龙峪》、《小二黑结婚》、《李有才板话》、《三里湾》等脍炙人口名著的《工人日报》社首任社长赵树理(1906年9月24日—1970年9月23日)出生在山西省晋城市沁水县的一个贫苦农民家庭。
他早年曾在河南笔铺当过学徒,还走村串户卖过中草药。在农村中长大的他不仅了解农民,也热爱和深通农民的艺术。青年时代曾外出流浪求学,一度接触到新文学,受到极大影响。
1925年,19岁的赵树理考入山西省立长治第四师范学校,4年后,又以优异成绩考入薪水比较高的西关模范小学教书。然而,由于遭到诬告,赵树理一度入狱,1930年出狱后,流浪太原,以卖文为生,尔后又“子承父业”在乡间为红白喜事吹拉弹唱。
好不容易到了1936年,长治办起了乡村师范学校,年已而立的赵树理才有了较为稳定的“乡师”职业。
展开剩余81%然而,隔年抗战爆发,赵树理回阳城参加了“牺盟会”。当了区长 ,公道团团长,积极参加抗日,撰写了大量针砭时弊、反映军民抗战的优秀作品。
解放后,赵树理随《新大众》报社进入北京。《新大众》报社被全国总工会接管后,赵树理就被调往文化部戏剧改进局曲艺处当处长。不久又调北京市文联担任副主席。他看到北京市的文艺阵地充斥着封建主义的东西,新老文艺工作者没有很好组织起来,于是积极筹备组织成立了大众文艺创作研究会,创办了通俗文艺刊物《说说唱唱》,对推动北京市的普及文艺运动作了有益的贡献。
由于赵树理的作品多取材自华北农村生活,其中又经常出现当地人常种植用以充做菜肴和药品的“山药蛋”(薯蓣科薯蓣属植物山药叶腋间生的珠芽零余子),故与赵树理取材相近、风格相似的一大批作者便被称为“山药蛋派”。
实际上,赵树理对“山药蛋”的不止笔下,赵树理进了北京后,还保留着许多在农村时的习惯,其中一个便是自制烟斗:赵树理经常把一个山药蛋挖空了,插一根小竹管,装上一“蛋”烟,点燃后狂抽。
据说这也是他被称作“山药蛋派”的一个重要原因。到北京后,他总是习惯抽最次最呛最廉价的香烟。刚到北京,赵树理住在霞公府市文联宿舍,第二任妻子关连中女士还留在山西,故无人开伙的情况下,他每天都出去“打游击”,在附近的小饭馆简简单单地吃上一顿。
据汪曾祺回忆,这些小饭馆每家都只有几个菜,其中最贵的是小碗坛子肉,最便宜的则是炒和菜盖被窝。所谓“炒和菜盖被窝”,其实就是菠菜炒粉条,上面再盖上一层薄薄的摊鸡蛋。赵树理最常吃的就是这种炒和菜盖被窝。
相对来说,赵树理的宵夜要比晚餐“高档”一些。晚饭后,赵树理会继续工作,工作到十点多钟,就会去附近一个胡同的夜摊上吃宵夜。他找张条凳坐下,点上一碗馄饨,来份烧饼夹猪头肉,咪下二两小酒。
酒后,也不立刻回宿舍,而是坐在传达室里,把传达室的桌子当作鼓,自得其乐地用指头敲打一阵子上党梆子。
赵树理很爱喝酒。其中最著名的“酒友”,当属老舍(舒庆春)。老舍每年至少会请赵树理到家里喝两次酒。喝酒时,赵树理会唱家乡山西的上党梆子,老舍也会用京剧陪他一起唱。
据老舍的儿子舒乙回忆,赵树理从他家喝完酒回去,意犹未尽,还要在路上再喝几杯方感尽兴。而王府井当时开着好几家小酒铺。赵树理每路过一家,都会从口袋中掏出钱,豪气地一把拍在柜台上,然后来上一杯酒,喝完继续向前走。当天开门三家,他就喝上三杯,当天开门五家,他就喝上五杯,而且,不要下酒菜。
赵树理除了自制山药蛋烟斗、好饮酒,喜欢北京的“炒和菜盖被窝”、“烧饼夹猪头肉”外,还喜欢喝北京“老豆腐”。每逢贵客到来,他一准请人品尝。
北京老豆腐起源于山东,但出名在北京,以嫩滑鲜香著称,是地道京味早餐。制作时,先将黄豆浸泡后磨浆、煮沸、过滤,待豆浆降温至80℃左右,用石膏或卤水点制,静置成豆腐脑。卤汁以黄花菜、木耳、香菇丁炒香,加生抽、老抽调味,勾芡至浓稠。食用时,舀一碗豆腐脑,浇上热卤汁,再依口味添韭菜花、腐乳汁或辣椒油。豆腐脑入口即化,卤汁咸香醇厚,搭配烧饼或油条,暖胃又满足。手工制作虽费时,但嫩滑口感与浓郁风味,正是老北京烟火气的精髓所在。
有一次,他的一位多年未见的老朋友正好到北京开会,顺便看望他。朋友觉得赵树理在北京这么多年,名气很响,出手自然也会很阔,说不定会请他吃一顿烤鸭,起码也会去一家大饭店。谁料想,最后赵树理带他去的是一个豆腐摊,请他坐在一条长板凳上,两人吃着豆沙馅饼,蘸着老豆腐浓汁,把酒话华年,倒是更加其乐融融。
还有一次,北京文联在一家有名的烤鸭店聚餐,吃到一半,大家发现赵树理不见了踪影。聚餐结束后,当时的北京市文委书记李伯钊回单位时,竟然在霞公府巷口的一家小吃店前看见了赵树理。他正坐在那里,一边喝着老豆腐,一边与旁边的食客聊着天。后来,李伯钊问他为何烤鸭不吃却独自跑去喝老豆腐?赵树理则笑答,自己就爱喝老豆腐,觉得这东西比山珍海味还要对自己的胃口。
赵树理对创作精益求精、对后辈不吝提携、对自己要求严格,一生保持质朴本色,故在1978年补办追悼会时,人们忆起老赵,纷纷表示:“这是当之无愧的‘人民艺术家’!”
参考资料:1、赵树理 (1906.9.24—1970.9.23)-中国作家网
2、曹艳敏:[转] 名家介绍——赵树理(武汉教育云:2017-11-24)
3、董启一:《漫卷烟火——名人与美食》(江苏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:2023-06-01)广东配资公司
发布于:广东省博盈证券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