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人生的道路虽然漫长,但紧要处常常只有几步。”这句名言虽然出现在路遥的小说《人生》的扉页,但它的真实出处却来自柳青的长篇小说《创业史》。这一句话,深深打动了路遥,使其成为《人生》这部作品的开篇语。也正是因为《人生》的畅销,这句话影响了无数读者。它提醒我们,在漫长的一生中,许多时候股票配资官网技巧,决定命运的往往是那几步关键的选择,尤其是在年轻时。
这句话放在中共早期领导人之一的王明身上,显得尤为贴切。1904年5月23日,王明出生在安徽省金寨县一个小康家庭,家中有父母、两个妹妹和一个弟弟。他是家里的长子。在那个动荡不安的年代,王明一家六口人都投身到了革命,尤其是在那个时代,像王明这样全家参与革命的情况实属罕见。而他,作为家中最早投身革命的成员,注定一生与革命紧密相连,政治也成为他无法逃避的命运。
展开剩余78%王明自幼便表现出非凡的才智,9岁时便能写诗,他的才华让老师和邻里都称赞不已。王明就读于固始县时,受到了进步教师詹谷堂的影响,心中埋下了革命的种子。1920年,他考入安徽省立第三甲种农业学校,在那里,他接触到了更多的进步思想。1924年,王明顺利考入国立武昌商科大学,在此期间,他撰写了不少进步文章,并积极参与了声援“五卅”运动的活动。优秀的学业成绩和进步的思想,使得王明成为了周围人眼中的焦点。
1925年,王明被派往莫斯科的中山大学学习,这所学校是国共两党联合培养革命干部的学校。王明在这里继续展现出色的成绩,深得副校长巴维尔·米夫的器重,他也因此有机会参与一些重要的政治活动。除此之外,王明在这座异国的城市里,遇到了他未来的伴侣——孟庆树。两人相识于校园,王明对孟庆树一见钟情,虽然自己个子不高,并没有外貌上的优势,但他凭借真诚和才华,不断地以老乡的名义与孟庆树接触。起初,孟庆树并没有对王明的追求产生兴趣,因为她已有男朋友,但王明并没有因此退缩,而是通过帮助她,写情书表达自己的心意。
孟庆树对这些情书没有做出回应,但王明并未因此放弃。通过不断的努力和深情的信件,他最终让孟庆树意识到他不仅才华出众,而且具有广阔的前途。孟庆树开始渐渐对王明产生好感,而这段感情也逐步发展。王明利用自己在学生会的职务,安排孟庆树参与中共六大会的组织工作,这对孟庆树而言是一次荣誉的提升,也让她对王明的感情发生了变化。
最终,孟庆树与原男友分手,选择和王明交往。不久后,王明因工作调动被派往上海,而孟庆树也随之前往,两人在上海开始了更加亲密的交往。早期的革命工作充满风险,1930年7月30日,孟庆树被捕。王明得知消息后,急得如热锅上的蚂蚁,四处奔波策划营救,甚至不顾个人安全多次前往监狱探视她。经过几个月的努力,孟庆树最终于11月22日被释放,两人于出狱后的第三天结婚。
新中国成立后,王明的健康开始出现问题,他请求前往苏联治疗。1950年10月25日,王明和孟庆树带着孩子前往苏联,开始了长期的治疗生活。三年后,王明回国,但很快他再次以健康问题为由申请前往苏联。尽管王明的健康状况确实堪忧,但他此行的原因并非仅限于此。最终,王明在苏联长期定居,并没有再返回中国,直到1974年3月23日,在莫斯科去世。
孟庆树在王明病逝后也一直陪伴在他身边,直到1983年9月去世。王明和孟庆树的三个孩子的命运也各有不同。王芳妮,作为王明的长女,出生在苏联,虽然是中国人,但从未回过中国,甚至连中文都不会说,她一生在苏联生活,成为了一名飞行员。王丹芝则在中国生活过,但他与父母一起移居苏联后,投身于军队并结婚生子,安稳度日。而王丹丁则与中国有着更深的联系,他深受中国文化影响,成为一名中国武术的传播者。他不仅能流利地讲中文,还将中国文化的精髓传递给了俄罗斯人。
这些孩子的选择,不仅是家庭背景的影响,更是他们个人内心的选择。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道路,尽管他们的父母经历了复杂的政治和历史变迁,但最终,他们的生活各自有了不同的轨迹,反映出时代的印记和个人选择的重要性。
发布于:天津市博盈证券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